栏目分类
台北故宫发现怀素失传真迹,一改昔日癫狂,这字外行看了都觉得美!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1:06    点击次数:59

人们常说“颠张狂素”,意思是说张旭、怀素二位“草圣”的字以纵横挥洒、癫狂多变著称,要是没有一些草书功底,很难真正欣赏得了。就比如《古诗四帖》《自叙帖》《大草千字文》等,有些外行甚至说:“这跟'鬼画符’没啥区别。”

图片

也因为这些作品用笔太过洒脱不羁,导致不少书友望而却步,不敢去临。但是大家要明白一点,学习草书绕不过旭、素二人,尤其是怀素。怀素汉末以来历代名家草法熔于一炉,又将禅宗思想注入其中,他的字做到了“率意颠逸,千变万化”同时又“终不离魏晋法度”。

图片

所以说,如果想克服“草书不规范”的弊病,又养成情感与笔墨的协调,那么就应当临摹怀素的作品。本着“由易到难”“循序渐进”的原则,我们可以从怀素的小草作品或临古作品入手。

图片

近期台北故宫首次公开的《效古人草书册》,是怀素失传千余年的真迹,全文以章草、行草写成,包含20篇手札,总计近百行、2000余字,字径大小约3厘米。在书写此作时,他一改昔日的癫狂,以前贤笔法写就。论篇幅和笔法的丰富性,此作比《小草千字文》更耐学,论真实性则比伪帖《论书帖》更值得去学。

图片

这部作品写于怀素晚年时期,当他回首再去临摹崔瑗、杜度、张芝、索靖、二王等人时,有了更深刻准确的理解,也已经脱离古人窠臼,达到了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”的境界。《效古人草书册》纵约26厘米、横超过5米,每一篇都单独拿出来都是上佳的临摹范本,而全文20篇可以满足长期的临摹。

图片

怀素是见过魏晋南朝时期草书真迹的,所以他的草法醇正且正统。我们看篇尾“效钟元常书”“效索将军书”“效杜伯度书”“效王大令书”,这说明这一边是临古之作。崔、度等人的草书真迹已经失传,而通过怀素这件作品,我们还能间接学到,这就为学草书者提供了便利。

图片

另外,《效古人草书册》以草隶、章草、行草三种字体为主,为我们学大草打下了基础。此作用笔细腻洒脱、妍美自然,即使是不懂书法的人也觉得美。笔法上中锋绞转,行笔圆劲,收笔轻提露锋。

图片

结字以简净为宗,欹侧中暗藏平衡,具动态张力。全篇墨色浓淡适中,枯笔飞白处见笔锋肌理,张芝草书的“银钩虿尾”、钟繇草书的朴拙高古、王羲之的潇洒、王献之的连绵都学到了精髓。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